专业知识服务提供商
杂志订阅
投稿咨询

区块链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应用研究

2020年07月08日 作者:周业军 王丛虎 高友富 潘辉 打印 收藏

  1594191999(1).png

  区块链是基于分布式账本、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的一项突破性、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前沿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同时,要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引导和规范,加强对区块链安全风险的研究和分析,密切跟踪发展动态,积极探索发展规律。鉴于区块链技术与公共资源交易特点及其缔约目标的高度耦合性,公共资源交易行业理应对区块链技术有充分的认知和了解,做好做深做实在行业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未标题-4.jpg


  图1 部分公共资源交易环节区块链技术应用逻辑

  一、区块链:概念诠释、技术体系、认知重构

  (一)区块链概念诠释

  区块链奠基于2008年中本聪发表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一文,可将区块链简单理解为“基于加密算法生成网络信用的一种点对点交易证明系统”。

  2016年10月,译书《商业区块链》从技术、商业、法律三个维度构建了区块链的定义:技术上,区块链是一个后台数据库,维护着一个可以公开检视的分布式账簿;商业上,区块链是在不同节点之间实现价值转移的交易网络;法律上,区块链是不需要中介的交易验证系统。

  同期,工信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 2016》,对区块链做了解释,即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 2018》中,关于区块链的解释进一步凝练为: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

  2019年5月,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在新书《块数据》中,对区块链进行了再阐述,即区块链通过超级账本技术、智能合约技术和跨链技术建立起一套共识与共治机制,这套机制通过编程代码把时间、空间瞬间多维叠加所形成的数据流加以固化,形成可记录、可追溯、可确权、可定价、可交易的技术约束力。

  2019年10月,恒大研究院发布《区块链研究报告》,用“1”“2”“3”总结了区块链的特点,即“1”句话概括区块链:可信的分布式数据库;“2”个核心优势:分布式、不可篡改;“3”个关键机制:密码学原理、数据存储结构、共识机制。

  202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从分布式账本技术角度对区块链技术做了术语定义,即区块链是实现分布式账本的技术的集合,是密码算法、共识机制、点对点通讯协议、分布式存储等多种核心技术体系高度融合形成的一种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2020年4月,腾讯发布《产业区块链》一书,对区块链又作出了新诠释,即区块链借助密码学、共识算法和分布式存储等技术,组合出一种新的数据共享方式,通过数据的公开透明、不可篡改与集体维护等措施,让整个系统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从而促成新的信任机制。

  我们认为,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区块链:一是区块链是融合分布式账本(分布式存储、超级账本、数据库等)、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同态加密等)、智能合约、点对点传输、时间戳、数字签名、共享算法、零知识验证等技术而组合形成的一种创新技术,这一新技术可能会挑战或颠覆现有信息技术体系,具有替代或补充现有实践的潜在能力;二是区块链是利用计算信用创造的一种网络信任机制(共识共治共享机制),可实现身份自证和信用互认,并形成可记录、可追溯、可确权、可定价、可交易的技术约束力,构建网络信用服务层,将相互不信任的节点连接在一起,实现交易、资产、价值的转移传递。

  (二)区块链技术体系

  区块链是一项通过对原有技术进行组合,从而创新的融合技术,是一个技术框架体系,核心由分布式账本、加密、共识机制与职能合约等技术构成。

  1.分布式账本:可以在多个站点(节点)、不同地理位置或者多个机构组成的网络里,实现共同治理及分享的数据库。所谓节点,是提供分布式账本所有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实体(计算机或存储设备),可分为共识节点、记账节点和交易验证节点等。

  分布式账本即是“狭义上的区块链”,是一种将数据区块以时间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数据库。与传统数据库相比,分布式账本有两大主要区别:一是分布式账本不依赖于一个中心机构负责记账,在这个分布式网络里的每个参与者可以获得一个真实唯一的信息副本,账本里的任何改动都会在所有副本中被反映出来,所有参与者都可以查看历史账本、追溯每一笔交易,也有权公平竞争下一个区块的记账权,这是传统数据库无法做到的。二是在区块链中伪造、篡改账目基本是不可能的。不可篡改也意味着数据保持高度一致性和安全性。

  2.加密技术:区块链密码算法主要用于数据安全,即保护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和不可否认性,包括分组密码算法、流密码算法、非对称密码算法、密码杂凑算法和标识密码算法等。其中,一般较多采用的是非对称密码技术,即使用一对秘钥(公钥和私钥),一个用来加密,一个用来解密,如果用公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私钥才能解密,反之亦然。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里,存储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是通过公私钥以及签名的使用,去控制账本的访问权,从而实现加密保护。存储在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是公开的,但是账户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在数据拥有者授权的情况下才能访问到,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和个人的隐私。

  3.共识机制:区块链节点就区块信息达成全网一致共识的机制,可以保证最新区块被准确添加至区块链、节点存储的区块链信息一致不分叉甚至可以抵御恶意攻击。共识机制依托于共识协议,即区块链中各节点间为达成一致采用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量证明、权益证明、授权股权证明、拜占庭容错等。根据网络中已达成的共识规则,账本中的记录可以由一个、一些或者所有参与者共同进行更新。没有任何一个节点可以单独记录账目,从而避免了单一记账人被控制或者被贿赂而记假账的可能性。

  4.智能合约: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其在区块链中体现为可自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是基于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数据,可以自动化的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智能合约并不是一定要依赖于区块链来实现,区块链给予智能合约一个好特性就是“信任机制”,这决定了智能合约更加适合于在区块链上实现,所以许多技术学者也认为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的基石,注定会为区块链发展提供动力。智能合约执行应具备原子性(一致性),支持执行过程中发生错误时回滚操作,且在区块链所有节点上保证执行结果完全相同。

  (三)区块链认知重构

  区块链已然成为新风口,创建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映射关系和同构机制,被认为是继互联网后具有突破性和颠覆性的技术,是“共享经济”的升级版,将开启“加密经济”新时代,对经济生活、社会生活、金融生活及商业模式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冲击、改变和重构,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区块链未来的一部分。因此,应对区块链保持更清醒、更清晰的认知。

  1.区块链技术并非完全“去中心化”,而是实现“弱中心化”“再中介化”。区块链无法完全消除现实世界中各种各样的中心,只是将中心化流程的一部分纳入区块链,取代部分机构中心节点的功能,削弱中心化机构的权力,实现“弱中心化”“再中介化”。但是,区块链“弱中心化”“再中介化”,也不等于可以取代中介的全部位置和功能,以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节点具有代表性,如法院、公安、工商、税务、民政等部门,即所谓的“超级节点”“主权节点”,这类中心化节点不会因为区块链的使用而功能削弱,反而使得这类中心节点功能增强。

  2.区块链技术只能保证信息在加密存储之后,不再具有被篡改、丢失的风险。区块链技术只能保证加密、记账后的信息不被篡改,而不能保证存储之前的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如果系统所处理的信息不能事先保证其真实性,那么区块链技术并不能改善信息的真实性。区块链技术不对信息质量负责,因为信息质量取决于信息获取方式和信息验证技术,所以严格把关信息的真实性(仍需传统技术或人工进行保障),提高原始数据和信息质量,然后交由区块链技术处理形成可信存证,才能成为区块链高信用服务的基础。

  3.区块链可视为部分是数据库、部分是开发平台、部分是网络应用实现的整体。从数据库视角看,区块链是公开的、分布式的、盖时间戳的资产账簿,利用块数据(区块)来半公开地存储数据的分布式存储数据库,属于底层架构(基础设施和协议);从开发平台视角看,区块链利用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和智能合约脚本语言等开发技术提供可编程的资产、信任、权益、身份、协议、货币,属于中间件和服务;从网络应用实现看,叠加在互联网顶层的区块链技术具有多种形式的具体应用,如计算信用、交易媒介、安全通道等,尤其是区块链成为一个超级交易处理平台,能够处理从微型交易到巨额交易的一切交易行为,属于终端用户应用。

  4.区块链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集成融合推动数字化转型。区块链一般不单独解决现实问题,更多的是与其他技术集成融合开展综合探索,推动政企数字化转型。在区块链计算信用支持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分别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实现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构建融合共生的新技术范式,形成数字化商业生态创新系统。如区块链+大数据,使得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安全有了最基础的底层空间;区块链+云计算(BaaS),简化区块链系统部署成本和管理难度,提高了技术可得性与可用性;区块链+人工智能,改善深度学习系统的数据集质量,优化人工智能分析决策的准确性与可信性;区块链+物联网,强化物联网分布式数据存储与计算能力,拓展物联网的安全边界和应用范围。这些集成融合技术有效破解了现代商业信用体系不足造成的交易成本高等问题,实现交易便利性提升、交易稳定性增强、交易成本率下降。

  5.区块链技术发展趋势向好,产业生态初现,拥有广泛应用场景。国际知名技术咨询公司高德纳在《2019年区块链技术成熟度曲线》中指出,分布式账本2年内即达到生产成熟期,区块链、共识机制、智能合约2—5年趋于成熟,零知识证明、区块链互操作性等5—10年走向成熟。目前,区块链功能架构保持稳定,数据库、P2P网络、密码学算法等基础组件技术已较为成熟,区块链即服务(BaaS)也逐渐成熟,区块链安全、隐私保护、互操作性、链上存储可扩展性以及可维护性需求技术和手段成为热点,区块链联盟不断吸引新会员加入,区块链产业生态更为活跃,在贸易金融、供应链、社会公共服务、选举、司法存证、税务、物流、医疗健康、农业(产品溯源)、能源、知识产权(IP版权)、工商管理、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探索应用,应用场景和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二、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技术应用现状

  (一)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技术适用环节和应用逻辑逐渐清晰

  虽然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技术仍处于探索尝试阶段,但关于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理论研究和逻辑追寻已跃然纸上。区块链技术应用逻辑可概括为:利用算法共识机制、分布式架构、时间戳、点对点网络、数据加密存储等技术解决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存在的数据重复录入、数据篡改追溯、信息互认共享、信息安全保密、交易流程自动执行等方面的问题。

  (二)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技术落地场景和实践案例不断丰富

  当前,区块链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应用已初具条件,部分概念已应用于实际交易环节中,在数据互认共享、信息安全保密等场景中已有一些落地案例。广东、深圳、甘肃、重庆、北京等省市在区块链技术探索方面走在全国前列。2019年12月,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联合九大城市共建了“南方十城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平台”,在解决数据互认共享方面迈出了领先一步,并在区块链金融应用方面开展了率先尝试。

  以南方十城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平台为例,通过组建联盟链,融合手机盾、电子营业执照、电子保函、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初步实现数据共享、交易存证、身份认证,在线融资等功能,可归纳为五点:一是实现身份认证,推动CA证书兼容互认,在区块链平台嵌入“易链签”应用工具,将业务办理向指尖端延伸,实现“一处登记,处处使用”,有效打破信息壁垒,减少企业重复录入数据和重复提交资料;二是实现信息共享,按照统一的上链数据标准,将共享数据推送上链,除企业库主体基本信息、资质信息、业绩信息、人员信息等数据外,还将信用信息、监管信息、项目信息等数据上链共享;三是明确授权机制,为保证上链交易数据具有清晰的知识产权归属,为交易信息数据上链设立明确的确权和授权机制,各合作方交易中心可根据不同的权限要求设置不同的通道,无授权情况下其他任何单位不能使用链上数据,且各自交易平台的运行独立性不受区块链平台的影响;四是实现可信存证,利用区块链防篡改特点,对上链数据进行可信存证,确保交易数据可溯源、不可篡改,减少业绩等信息造假现象,可与司法部门的系统对接,为处理交易纠纷提供可信的证据链;五是驱动交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嵌入跨平台金融服务的“易链保”工具,实现一处授信,方便市场主体在多地在线申请电子保函和融资贷款,推动“区块链+公共资源交易+金融”应用落地。

  2020年1月,重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使用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强化交易流程中电子数据防篡改、防丢失、防攻击等安全功能,为交易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2020年3月,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利用区块链和HASH技术(散列算法),破解投标文件上传加解密技术难题,有效保障了投标文件数据的不可篡改,解决了远程开标中的信任问题。2020年5月,深圳市建设工程电子招标投标平台成为国内首个交易全过程应用区块链加密存证技术的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区块链+招标投标”成功实现了深圳建设工程全流程数据的“及时存证,实时核验”。

  此外,在公共资源交易的上游行政审批环节,北京海淀区已开始了落地尝试。2020年4月,营业执照、婚姻信息、残疾人信息、专利证书信息等4类国家级数据、17类市级数据、4类区级数据,共计25类证照材料的200余数据项,不再需要办事人员提供纸质材料,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在海淀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上实现了实时核验。早在3月,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人民政府对“上庄镇2019年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进行评标,在此过程中,首次使用区块链技术,对投标人进行身份资格核验。

  (三)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的技术研发瓶颈和风险挑战仍然存在

  区块链技术成熟度曲线表明,区块链仍处于迭代演进过程中,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应用仍存在技术瓶颈。一是区块链底技术架构与公共资源交易现有的技术体系融合还存在一定难度,虽然公共资源交易信息技术公司普遍重视区块链技术研发,但开发效率慢、可扩展性差、系统结构复杂、数据结构化程度低、升级维护困难等因素制约了区块链技术落地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二是组合环签名、零知识验证、同态加密等密码学新技术尚不够成熟,密匙安全仍存在一定隐患,私匙(具有唯一性)遗失或被盗危害尚不能避免,尤其在区块链共识机制下,部分敏感信息缺乏隐私性,反而未达到提高安全可信水平的应用初衷;三是从当前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平台以联盟链为主的特征来看,在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水平还有待推进的情况下,由于无法保证数据上链前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难以真正形成闭环以降低风险,反而可能因为数据失真或扭曲造成潜在损失;四是公有链不设权限访问控制,需要高级别的安全机制保证系统鲁棒性和稳定性,虽然目前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平台公有链的数据存储容量有限,并不会受系统吞吐量制约而导致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的情况,但是一旦考虑到在区块链平台上嫁接金融服务时,冗余数据和复杂共识算法将导致系统处理量大幅增加,加剧参与节点在数据存储、同步等方面的负担,导致系统性能和运行效率下降。如果进一步考虑到区块链技术需更好匹配金融系统,对可用性与业务持续性的高要求,金融机构并不能完全接受和认可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平台模式。

  除技术瓶颈外,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技术应用还存在其他制约与风险因素。一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2019年1月,国家网信办出台的《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更多出于对新兴产业包容审慎监管的目的,除未对链上资产和智能合约的法律有效性进行界定外,对区块链信息服务的合规性也没有明确的监管准则,使得在分布式体系下对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认定也很困难;二是区块链技术标准规范以及通用数据标准规范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尤其是在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的情况下,要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平台上链数据标准与其他区块链平台上链数据标准一致更为困难,导致链与链之间无法实现交互融合;三是当前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主要通过与公共资源交易行业信息科技公司联合开展区块链技术开发,而合作的信息技术公司大多利用的是第三方开源平台的底层平台技术,其中又以国外开源平台的底层架构技术为主,在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战背景下存在长臂管辖的隐忧;四是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应用创新未必均经过严密论证,仅凭交易平台对技术合作方的信任,缺乏权威第三方评估,部分应用可能未达到预期的效率水平,反而造成投资过度与资源浪费。尤其是在技术公司的捆绑下,作为高度自治的区块链体系,难以防止合作技术公司违规的潜在风险,“代币投机现象”即是前车之鉴;五是区块链技术具有跨学科交叉性特点,包括分布式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通讯、云计算存储、数字签名等信息技术,也包括密码学、运筹学、函数等数学分支,还涉及博弈论、供应链、交易成本等经济学理论,学习成本高、实施难度大,且由于公共资源交易行业属于公共服务平台,区块链应用难以显著提升交易效益,所以使得区块链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应用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人才支持,也使得人才培养和实践经验积累较其他行业区块链应用周期更长。

  三、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技术应用前景

  (一)区块链提供数据安全方案

  采用区块链技术,公共资源交易系统中的每条记录都有一个时间戳和唯一的密码签名,没有中间的第三方参与,参与者根据共识原则来制约和协商对账本中的记录的更新,真正做到所有交易数据防篡改;基于区块链的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库,其因为时间不可逆性与区块链的多点分布式特性,修改部分数据库信息,通过账本间定时对账很容易发现,一经数据上链后,且修改数据库行为全部被记录在链,所有行为路径及痕迹永久不可消除,真正做到所有操作行为可追溯;通过数据校验、数据容灾备份等技术,保证各个公共资源交易节点数据在上链过程中的一致性,及链上数据因系统故障导致丢失后及时恢复,真正做到所有交易数据防丢失;引入区块链节点认证机制、账本隔离技术、数据分片技术等网络准入技术,不断完善网络防护,有效防范日蚀攻击、路由攻击及DDoS攻击,有效实现交易网站、系统、数据库防攻击;采用形式化验证、代码审计等区块链技术,降低区块链智能合约代码漏洞、业务逻辑漏洞和接口漏洞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力保数据签证和智能协议去隐患。区块链与可信执行环境结合,实现了一种速度快、成本低的可行数据安全防护方案。

  (二)区块链提供验证存证服务

  区块链将成为新型中介,可提供数字身份验证、电子存证认证等公证证明服务。区块链身份验证很有应用前景。区块链为数字身份的可信验证、自主授权提供了解决方向,随着电子证照、电子票据等技术发展,企业主体和自然人的身份由以区块链式的认证机构进行确认,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在全国范围内的身份验证和互认,为跨区域、跨平台交易和远程异地评标等创造更好的应用环境。区块链电子存证将会多点开花。2018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承认了区块链存证在互联网案件举证中的法律效力。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快速发展,在司法存证、电子合同、产权证明上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区块链可为公共资源交易机构的交易记录、交易鉴证、电子合同、电子档案提供可信存证,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后,还可建立资产编码,实现可验证的资产确权存证,完成购买证明、所有权证明等。

  (三)区块链改进交易服务质效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中被低估的部分,但是却是最具发展空间的技术。智能合约技术助力交易服务提效。通过将交易流程的业务逻辑以智能合约语言(可编程的代码)的形式实现、编译并部署,利用智能合约按照既定规则的条件触发和自动执行功能,通过系统而非人工实现交易流程形成有序衔接,如自动发布公告、自动预约时间、保证金自动收退、自动生成合同、自动出具鉴证等,从而显著提高交易效率。区块链+人工智能助力交易服务提质。结合人工智能(AI、VR、AR等)技术,将资产实物进行全景展示,为市场主体(投资人)提供更为清晰可见的界面体验,同时,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提供智能筛选、智能推荐功能,结合数字资产证明技术,实现资产登记——推介——转让——过户全流程化交易服务。

  (四)区块链支撑交易金融发展

  区块链金融是区块链技术较为成熟的应用,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更是成为金融业热点。基于公共资源交易真实的交易场景和可信的交易凭证,交易机构与金融机构组成联盟链,为金融机构提供可信的交易存证,降低金融机构的取信难度和风控成本,为市场主体提供丰富多样的金融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支付结算、电子保函、投标贷、中标贷、采购贷、抵押贷、权益贷、消费贷、信用贷、信托融资、保理服务、融资租赁等。其中,支付结算将会由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的应用推广而发生变革;信托融资与保理服务会利用区块链权益划分与所有权证明工具,基于PPP模式的信托融资与保理服务,随着PPP项目增多是具备发展潜力的重要方向;抵押贷、权益贷、消费贷、信用贷,基于区块链身份认证与征信技术,将会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交易;融资租赁将会借助区块链资产证明技术,为设备资产转移发展提供新的交易通道。类似于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区块链+交易+金融”的公共资源金融服务新模式将是未来区块链应用的一个主战场。

  (五)区块链助力智慧监管落地

  区块链技术基于对交易全生命周期的完整一致记录和可信存证,并伴随区块链政务服务应用领域的逐步拓展,将会对市场主体、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智慧监管。尤其是智能预言机与智能合约一起协调工作,可以实现交易预警、监管预警,让非法市场主体无法参与交易或者无法推进交易流程,将交易违规的风险阻断在交易终止之前,而非事后追溯。此外,区块链+大数据,通过对市场主体的数据画像和行为分析,再结合政务大数据,可以更好实现智慧监管,净化市场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如市场上已经研发的“晶项链”“芜瑕”等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工具。

  四、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技术应用对策

  (一)区块链格局决定了公共资源交易机构宜采取跟随者策略

  从区块链技术成熟度曲线看,区块链技术并未完全成熟,离广泛应用或集中商用还有少则3—5年,多则5—10年的发展历程。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上,头部信息科技公司与领先金融科技公司处于领跑者地位,政府政务机构处于“召集人”和推进者地位,属于超级节点角色。公共资源交易机构在区块链应用上既没有金融科技公司的技术资金优势,也没有政府平台的超级节点优势,适合采取跟随者策略,不能贸然出击,只能随机应变,密切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加快区块链相关技术人才引进与储备,制定实施和部署区块链技术的战略规划,并做好快速采用新标准的技术预案。

  (二)区块链前景决定了公共资源交易机构宜采取合作者策略

  根据互联网发展的经验判断,区块链“一统天下”并非天方夜谭。区块链的广泛应用前景,决定了公共资源交易机构必须在区块链应用上占据一席之地,找到区块链应用的突破口。一是可加快与政务区块链平台的合作,在政务服务上立稳脚跟;二是结合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的研发优势和业务需求,与金融机构(如平安一账通、蚂蚁双链通)结成联盟,尽早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技术准入和共同组链,推动“区块链+交易+金融”业务发展,在商用市场上扎实步伐;三是在公共资源行业层面,率先开展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索,构建良好的行业交流合作机制,从一域谋全局,优先实现省级范围内建立区块链平台,形成公共资源交易行业区块链技术标准与平台规范。上述三点中,启动区块链金融合作是上上策,投入低、产出高、风险小。

  (三)区块链特性决定了公共资源交易机构宜采取并行者策略

  区块链技术需要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集成融合才能真正发挥出区块链的核心价值,所以要综合平衡各个技术的时序、进度和路线,采取“同步并行兼顾急用先行”的策略,实施技术发展并行者策略。在技术并行时,应考虑到区块链特性,是只能保证链上数据真实完整一致,并不能保证链下数据和链前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一致,所以数据治理是公共资源交易机构面临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应用发展是推动区块链应用发展的必经之路,应把大数据作为技术攻关的优先策。

  五、结语

  2020年4月25日,由国家信息中心主导,中国移动、中国银联等中国企业共同打造的跨云服务、跨门户、跨底层框架的区块链服务网络BSN正式启动商用,用于部署和运行各类区块链应用,是中国自主创新并由中国控制入网权的全球性基础设施网络。面对变革之风,有人砌围墙,有人转风车。区块链是一项集成融合技术,处于快速演进过程中,虽然其冲击效应现在不太明显,但是其未来影响不能低估,公共资源交易行业概莫能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仅以此文发起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技术新探讨,希望业内能不以现行运营模式抵触排斥新的运营模式,积极拥抱区块链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中国区块链金融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20)[R].2020,4.

  [2]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块数据5.0——数据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M].中信出版集团,北京,2019,5.

  [3]王雷.供应链金融——“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与投行思维[M].中国工信出版集团,北京,2017,5.

  [4]李彦宏等.智能革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社会、经济与文化变革[M].中信出版集团,北京,2017,4.

  [5]段伟常.区块链供应链金融[M].中国工信出版集团,北京,2018,3.

  [6][美]威廉·穆贾雅,林华等译.商业区块链——开启加密经济新时代[M].中信出版集团,北京,2016,10.

  [7]吴雨.区块链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应用[J].中国招标,2018(48).

  [8]葛健,郭慧馨.企业在未来区块链技术上的战略选择[A]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应用分会2018年第二十二届网络新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8,11.

  [9]恒大研究院.区块链研究报告[R].2019,11.

  [10]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区块链白皮书(2019)[R].2019,11.

责编:罗帆
京ICP备16068661号-3 ©CopyRight 2018-2024 《中国招标》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