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服务提供商
杂志订阅
投稿咨询

投标人资格审查方式分析及应用建议

2021年11月10日 作者:李佩乾 崔春 打印 收藏

1636513394(1).png

  在项目招标流程中,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阶段。资格审查方式包括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两种资格审查方式各有优点和缺点,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招标项目。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对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进行充分的对比分析,并在实际的招标项目中选择恰当适用的资格审查方式。

  资格预审

  资格预审,指的是招标人在发布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之前,先行发布资格预审公告,向不特定的潜在投标人发出资格预审邀请,并在收到资格预审申请人的响应之后,由招标人或者由其依法组建的资格审查委员会按照资格预审文件确定的资格审查方式,对资格预审申请人的资格条件进行评审,最终确定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资格预审在大型、技术复杂或者潜在投标人数量较多的项目招标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减少投标人的数量,降低评标工作量,避免不合格的潜在投标人的无效劳动

  通常情况下,投标人数量越多,评标工作的强度就越大,招标的成本也就越高。实施资格预审,可以提前淘汰不合格的潜在投标人,使之不能进入投标阶段,从而降低评标强度和费用,降低社会成本。资格预审对那些不具备投标资格的潜在投标人也是有利的,可以使他们及时退出没有中标希望的招标活动,避免投入过多的无效劳动。

  避免履约能力不佳的潜在投标人中标,降低履约风险

  投标报价是非常重要的竞争力因素,一个履约能力欠佳的投标人如果报价适当,有可能获得较高的价格分,并最终以总分优势中标,这样一来,招标人在合同执行阶段将面临很高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中标人偷工减料带来的质量下降和安全风险,中标人以较低的投标报价谋取中标后又以各种方式抬高结算价格,导致招标人投资预算失控,等等。实施资格预审,可以减少潜在投标人数量,确保进入投标阶段的都是已证明确有能力执行特定的质量标准的潜在投标人,所以,对潜在投标人实施资格预审可以防范合同执行阶段可能发生的风险。资格预审通常适合大型、技术复杂项目的招标。

  与国际惯例相符,有利于国际接轨

  资格预审是一种国际范围通用的资格审查方式。FIDIC文件《土木工程合同招标评标程序》指出:“经验表明,对大型的、涉及国际招标的项目,必须实施资格预审。”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竞争性招标采购指南》第6.1条也规定:“对于大型复杂的工程、专门设备和服务,应对投标人进行资格预审,以确保投标邀请只发送给那些具有足够能力和经验履行合同的投标人。对投标人的资格预审,应该完全以其能否按要求履行该合同为基础。”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采购准则》2.08条指出,对于多数的土木工程合同、交钥匙合同以及造价昂贵、技术上复杂的项目合同,要求对投标人实施资格预审,以确保只有在技术和资金上有能力的公司应邀投标。

  资格后审

  资格后审,顾名思义,是在开标后进行的资格审查,这也是应用较多的一种资格审查方式。执行资格后审的是评标委员会,审查的依据是招标文件规定的资格审查标准和方法。有些招标项目是不设置资格预审的,因而,资格后审就成为评标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资格后审常用于技术难度不高、潜在投标人数量有限、通用型或标准化的招标项目。

  避免招标人排斥潜在投标人

  如果招标人有意排斥部分潜在投标人,那么对资格预审的滥用就是其常用手段之一。比如,招标人可以在资格预审文件中设置明显过高、过于苛刻的资质等级要求或者与招标项目的实际要求不相符的各种条件,达到排斥部分潜在投标人的目的,也可能反过来,为某个或某几个潜在投标人“量身定制”资格预审标准,达到排斥其他潜在投标人的目的。采用资格后审对此有明显改善效果。

  防止投标人信息被泄露,防范串通投标

  采用资格后审,可以避免潜在投标人的数量、身份以及其他敏感信息在投标之前即处于公开状态,也可以避免实际投标人数量过少,从而降低招标人和投标人之间、投标人和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的可能性。

  减少招标时间,降低招投标费用,有利于压缩工程工期和成本

  招标制度的核心价值之一是解决价格问题。很多项目工期紧迫,中标人在竣工时间不变的大前提下,只得对工期进行压缩,这就推高了赶工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投标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必然会将赶工成本追加进投标报价中,从而推高了最后的中标价,实际上弱化了招投标机制的核心价值。

  前述内容,可以概括为表1。

1636513456(1).png

  结语

  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各有利弊。从减少投标人数量、降低评标工作量、避免不合格的潜在投标人的无效劳动、避免履约能力不佳的企业中标以及从符合国际惯例的角度考虑,宜采用资格预审。从避免招标人排斥潜在投标人、降低串通投标的可能性、防止投标人信息泄露的角度,以及从控制招标周期、降低社会成本的角度,资格后审具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刘成就.招投标资格审查方法研究[J].四川建材,2011(2):287-288.

责编:梁晋
京ICP备16068661号-3 ©CopyRight 2018-2024 《中国招标》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