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服务提供商
杂志订阅
投稿咨询

不见面开评标优劣势分析及对策

2020年12月09日 作者:王健民 打印 收藏

  当前,全流程电子化在招投标领域广泛应用,不见面开评标也方兴未艾,其中:江苏省、湖北省、四川省、安徽省等地的一些城市已经走到国内同行的前列。不见面开评标作为一项新生事物,能否在业界占有一席之地值得关注。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不见面开评标谈一些认识,供同行参考借鉴。

  一、不见面开评标之概念

  首先,不见面开标的最大特点就是投标人不需要到指定的场所参加开标会议,通过互联网就能全过程参与开标,替代了有形的物理空间,极大的方便了各方主体;其次,不见 面评标就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让身处不同地域的评标专家通过专项研发的在线评标系统,同时开始、在线打分,远程完成项目评标。具体而言,评标时,评标专家通过远程视频交互系统实现无障碍沟通,在线打分、评标结果、评标报告由系统自动生成,两地(或多地)评标专家通过CA数字证书中的电子签名共同进行结果确认,评标结束后,系统自动将开评标时间段内的监控录像上传到大数据中心,全程留痕,可查可溯。

  二、不见面开评标优势分析

  不见面开评标因其具有“资源共享、提高效率、预防腐败和监管便利”等优点,近年来,颇受业界青睐。其优势可归纳如下:

  (一)网上获取招标文件、递交投标文件,开评标,评审过程音频、视频同步传输并保存,实时在线交流,专家在线打分,评标结果由系统自动生成,两地(或多地)的评标专家通过CA数字证书中的电子签名共同进行结果确认,提高了开评标质量,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招投标成本。

  (二)不见面开评标将招标人、投标人和评标专家从地域上实施隔离,减少了人为因素干扰,破解了“熟面孔”“老关系”“评委成常委”“围标串标”等招投标疑难杂症,净化了交易秩序,杜绝了职务犯罪。

  (三)不见面开评标可随机抽取多地评标专家,实现资源共享,解决了个别市、县评标专家资源不足的问题。

  (四)监管部门可对其开评标项目实施全程视频在线监控,也可以事后从大数据中心调取开评标监控信息,提高了监管效率。

  三、不见面开评标问题分析

  软硬件条件具备后,就否顺利实现不见面开评标,还取决于潜在的、细节性问题是否予以解决。

  (一)投标方不响应开标管理员指令的问题。即:在开标环节涉及招标人(代理机构)与投标人之间的互动,比如要求投标人进行签到、身份校验、提交密码锁(CA)、唱标结果宣布以及专家评委在评审过程中需要投标人对投标文件进行澄清或者补充说明等。传统的“场内开标”, 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但在不见面开标情况下,所有的指令都必须以网络通信的方式发出,作为管理端的招标人能否将指令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客户端的投标人,这就很难确认了。实际工作中,无论是“无心过失”,还是“有意投机”出现问题的概率都是很大的。

  (二)投标人无法完成投标文件的自主解密,将导致投标人废标,并“归罪”于不见面开标方式本身缺陷的问题。

  (三)网络技术故障,如带宽不够、信号传输不稳定、音视频设备故障、操作系统及配套软件故障等。

  (四)异地使用网络公司不一致问题。不见面评标时因管理端与客户端所使用的软件系统有可能不一样,技术对接时,因开放端接口不能兼容,无法实现互联互通的问题。

  (五)不同地方的评审规则不尽相同,评标时,专家会因标准不统一导致评标结果出现差异的问题。

  (六)专家费标准不统一问题。多地抽取评标专家,有时尽管在同一个库内,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执行的专家费资费标准也不尽一样,评审费按什么标准支付成为问题。

  四、不见面开评标对策建议

  不见面开评标问题找准后,建议按照“先易后难”的方法步骤,首先在本市的各县之间、或本省的各市之间进行大胆尝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逐步完善,巩固提高,待时机成熟再全面推广应用(跨省运作可借鉴省内做法),不可为追求“时髦”而仓促上线,更不可运行不下去了再“改弦易辙”,如此,既不利己也不利人。笔者认为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优化系统软件,提高科技含量。一是建立健全网上报名系统,进一步开发应用手机APP系统,使投标单位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招标项目的报名,招标代理机构可通过“交易平台”提前预约开标时间和场地,简化招标(采购)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通过软件系统随机进行专家抽取,由语音通知系统自动拨打评标专家的电话,依据专家按键回复结果确认,循环反复进行评标专家抽选,直到人数满足为止,全过程人工无法干预,避免了外界因素的干扰,体现了公平公正;三是保证评标专家名单的保密性,语音专家抽取系统抽取完成后,对名单进行密函打印(通过软件系统设置只能打1份,如需再打由主管领导审批),由激光打印机和封装机相结合,一次性完成打印、折叠、封装完成,实现由一张A4大小的压敏纸在不需要人工参与的情况下变成一个信封的过程,防止评标专家名单泄露;四是在开标区、评标区等公共区域安装多个高清数字摄像头,对其实施高清晰影像同步,对不见面招投标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监控,即时备份影像资料,刻录存盘,保存待查,为协助处理后期的质疑、投诉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二)贯彻“一次提交,全程利用”工作理念。通过模块化、数据化的采集形式和智能化的数据算法支持,实现不见面开评标全过程信息化的一次性定型。交易“平台”要大力倡导“不见面开评标”服务方式,梳理网上“一站式”办公流程,强化与信息中心数据共享,减少投标单位基本信息的重复提交,通过规范自由裁量权提高一次性办结效率。将电子签章技术应用于业务系统之中,有效实现投标单位无需到投标现场便可打印交易备案证书,适当放宽系统操作权限,可实现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等网上查阅,减少纸质材料的重复提交和核验工作。

  (三)开标阶段,针对不响应招标方指令问题,应以“管理手段为主,技术手段为辅”,事先在招标文件中提前约定相关条款,投标方不按规定作出回应的,按无效标处理。

  (四)针对无法正常完成投标文件解密的问题,应以“技术手段为主,管理手段为辅”,提供恰当的救济途径。一种方法是“备份传输、授权解密”,实质上是和场内开标是一样的;另一种方法是“云端预存,双向解密”,即:投标人在投标截止之前将一份加密的投标文件副本传到云端,一旦出现故障,双向解密替代。

  (五)网络技术故障应加强日常管理,扩充内存,适时检修,专人负责,提高质量,不断增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六)统一制度规范。省“公管办”要牵头组织召开协调会,对不见面开评标中涉及到的行业规定、技术规范等事项进行认真梳理,整理出共性问题,解决好个性问题,逐项商定,达成共识,统一政策、步调一致,为远程异地评标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

  (七)省“公管办”要制定出台《不见面开评标管理办法》对组织管理、场地安排、专家抽取、评标评审、费用发放等问题进行明确,提高远程异地评标的可操作性。

  (八)作好监督管理确保公平公正。省“公管办”依据监管权责设定审计部门和各级行政监督部门的端口权限,对不见面开评标实施全过程在线监管,并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招投标异动情况自动识别和提前预警,做到“一张网”汇聚所有信息,“一平台”监管评标全程。

  开评标工作从“场内”移至“网上”,空间的变化将导致方式的变革,也势必引发管理方法的根本性转变,作为市场化交易主体和监管机构应提前谋划、未雨绸缪,从技术和管理两条渠道上双向用力,只要制度健全,处置得当,就一定能促使“不见面开评标”朝着健康、稳定、快捷的方向发展。

责编:罗帆
京ICP备16068661号-3 ©CopyRight 2018-2024 《中国招标》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