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服务提供商
杂志订阅
投稿咨询

南京构建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体系

2021年05月08日 作者:杨浩 打印 收藏

  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南京市围绕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满足市场主体对更低成本、更便捷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需求,依托良好的电子化交易基础,打通“不见面交易”堵点,实现从“全程电子化”向“全程不见面”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的概念

  “不见面交易”,是指通过政策配套、技术升级、流程优化和材料精简,借助网络、电话、快递等形式,实现市场主体足不出户即可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不见面交易”改变了公共资源交易方式,是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南京市在业内较早提出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概念。近年来,这一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从最初的不见面受理、不见面中介比选、不见面开标、不见面认证、不见面发放交易成果逐步发展为包括文件无纸化、标书在线传、开标不见面、系统辅助评、结果网上送、过程全留痕的“不见面交易”体系。

  二、主要做法

  (一)转变工作理念

  理念的转变为“不见面交易”创造了新的可能。以市场主体资料核验为例,以往出于保证市场主体提供的证照等资料真实性的考虑,要求当事人携带相关原件到现场进行核验,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南京市打开思路,改变由市场主体提供资料的做法,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各类政务系统的对接,直接获取权威信息源的营业执照、项目批文、资质、业绩等信息,既避免了市场主体的奔波,也确保了信息的真实性。

  (二)出台配套政策

  “不见面交易”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离不开政策的配套和支持。2019年年底,南京市将“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纳入《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新100条》。《2020年南京市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亦明确逐步完善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体系建设。《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2021年版)》再次提到“深化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建设”。2020年3月,南京市在行业内首次发布“不见面交易”事项清单1.0,包括5大类62项内容,引领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体系建设。2021年2月,南京市又发布了“不见面交易”事项清单2.0,经过新增、删减、调整,清单2.0包括5大类64项内容,还增加了办理事项代码,进一步规范分类,便于市场主体检索具体事项。

  (三)强化技术保障

  互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的引入为“不见面交易”提供了便利。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目前南京市已经形成以公共服务云平台为核心,与各专业交易系统、监管平台、权威政务信息数据中心等互联互通的“一张网”服务体系,其中,公共服务云平台获“2019年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科技成果大赛二等奖”“2018—2020年度江苏省法治建设创新奖”。以“不见面开标”为例,“不见面开标”大厅不仅具有视频实时交互功能,还能支持千余人同时在线解密、万余人同时在线观看开标实况直播,获“江苏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成果奖”“2020南京网友节‘战疫’特别奖”。

  (四)推进服务创优

  “不见面交易”的推进也倒逼交易服务的优化和创新。南京市围绕超前服务,创立“交易微快递”服务,市场主体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第一时间“不见面”接收交易服务指导。再如,围绕“先解决问题再说”,开展“易事通”服务,“零接触”在线解决交易企业诉求,全力保障重点项目、民生项目的顺利推进。

  三、取得成效

  (一)降低交易成本

  无需现场参加交易活动,为市场主体省去了交通、食宿等费用。目前90%以上的项目已实现“不见面开标”,仅此一项,2020年为广大投标人节约交通成本5800多万元。对交易中心来说,也极大节约了场地和人力资源。

  (二)提高交易效率

  “不见面交易”突破了现场交易的诸多限制,为市场主体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服务,让市场主体可以随时办理交易业务,交易效率显著提升。

  (三)规范交易行为

  “不见面交易”让交易从“面对面”变为“背靠背”,避免了各方市场主体在场所内的直接接触,一定程度上切断了利益链条,有助于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四)促进市场竞争

  “不见面交易”为外地企业参与南京市场竞争提供了便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地企业来南京参加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单个项目投标单位最多已超过800家,目前在南京市场的中标企业已覆盖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外地企业中标金额占比超过60%。招标人可以通过优中选优,将一些外地优质企业的先进工艺技术、管理理念引入南京,更好促进城市建设发展。

  (五)助力疫情防控

  疫情期间,“不见面交易”有效避免了人员的流动和聚集,为交易活动“不断档”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全市复工复产作出积极贡献。2020年,“不见面交易”被列入南京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特色亮点工作。

  四、完善建议

  (一)持续推进电子化交易

  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是“不见面交易”的前提和基础。南京市秉持“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持续推进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但是随着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政策的调整、新型和特殊项目的进场,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面临新的挑战。要继续加大电子化交易改革力度,坚持市场化运作的路径,在优化升级现有交易系统、满足技术升级和政策调整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做好电子交易功能的开发,为新型和特殊项目进场交易提供技术支撑,真正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从依托有形场所向以电子化平台为主转变。

  (二)完善标准化建设

  当前,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已进入后整合时期,工作的重心之一要放在平台标准化建设上。在这几年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大潮中,各地根据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涌现出许多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但也存在服务标准不一、系统功能各异、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深化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改革,需要为包括“不见面开标”在内的各环节确定规范标准。

  (三)保障交易活动安全

  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涉及经济利益,该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也时有发生。推进“不见面交易”,初衷是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不排除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不见面交易”做文章。南京市在推行“不见面开标”之初,市场主体就有不到现场无法掌握现场情况、网络故障导致交易无法进行等顾虑。“不见面交易”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但是技术运用也存在风险。要想让“不见面交易”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在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上筑牢堤坝,保障交易活动安全进行。

  (四)丰富“不见面交易”场景

  全流程“不见面交易”是改革的最终目标。要进一步丰富“不见面”交易场景和形式。比如,总结疫情期间支持湖北跨省远程联合评标经验,探索长三角区域跨省联合评标;顺应5G、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行掌上开标等移动端交易。

  作为政务服务“不见面审批(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未来,要深入推进“不见面交易”改革,充分发挥其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促进交易规范等方面的作用,让市场主体在“零跑动”中享受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提升带来的更多红利。

责编:梁晋
京ICP备16068661号-3 ©CopyRight 2018-2024 《中国招标》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