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服务提供商
杂志订阅
投稿咨询

“制造强国”背景下招采体系完善与制度创新(下): 深圳的经验与启示

2022年03月02日 作者:李思莹 打印 收藏

  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自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时,便将制造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将制造业作为深圳经济的支柱产业。2020年,深圳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万亿元,制造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已达35%以上,连续2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被誉为世界工厂的核心地带,远超全球同级别城市,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制造业第一城。

  深圳市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历程

  深圳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从最开始承接香港的“三来一补”,到如今的智能硬件、通信电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从当年的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全国工业第一城,制造业始终是深圳城市经济的基石。2018年,深圳工业增加值规模就成为当时全国首个突破9000亿元的城市,截止到2020年,深圳全市汇集了超过1.7万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工业产值破千亿元的有4家,工业产值破百亿元的有40家。如表1所示。

1646191639(1).png

  深圳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1980-1984年,早期工业化阶段。1979年1月,广东省宝安县撤县设市,1980年8月,国家批复设置深圳经济特区。当时深圳只是中国南方农村地区一个不起眼的偏僻小渔村,基础设施薄弱,引进外资困难,深圳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实行“外引内联”策略,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改革方向,大力引进“三来一补”企业,在管理体制中引进竞争机制,以招标、投标为突破口,在国家政策的强大支持下,深圳以惊人的“深圳速度”在1985年前后基本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起早期的工业化基础。

  1985-1992年,外向型工业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半段,发达国家开始将本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亚洲等新兴市场转移。深圳以此为契机,逐步将工作重点转向发展外向型工业,于1987年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保税区——沙头角保税工业区。之后,又相继设立了福田保税工业区(1990年)、盐田港保税区(1996年)。到1990年前后,深圳已初步形成以工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格局。

  1992-2003年,增创新优势的工业化后期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中国开始了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逐渐减弱。在此背景下,深圳1994年提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发展方针,1995年开始实施“三个一批”发展战略(即形成一批支柱产业、发展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争创一批名牌产品),深圳制造业从依靠优惠政策,步入了主要依靠提高整体素质,增创新优势的发展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建立起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产业体系,进入以“增创新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2003年至今,高质量发展阶段。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要思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面临土地、资源、人口、生态环境“四个难以为继”的现状,2005年,深圳提出建设“效益深圳”“和谐深圳”的发展新思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优化出口结构,提高承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能力,标志着深圳制造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经验与做法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始终坚持将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城市经济命脉的基础。深圳制造业庞大的产业规模,让其采购规模也始终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在政府采购领域,深圳先行先试,率先通过地方立法,构建起了完善的政府集中采购制度模式及运行机制,竞争、创新、公平、高效已成为深圳制造业采购的城市标签,为深圳制造业的持续强盛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找准招标采购改革的突破口,敢为人先

  深圳在制度改革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如,1981年,深圳选择以招投标制度为改革的突破口,在全国首先率先试行工程招投标,提升招投标质量和效率,为后来的“深圳速度”起到了重要的制度保证作用,也为全国招投标制度推进与改革树立了典范和样本;1997年,深圳作为我国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试点的城市,在政府采购领域积极先行先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体系和运行模式。1999年,深圳市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是全国最早的政府采购地方立法。

  对标对表国际标准与规范,制度领先

  深圳一直把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国内一流水平作为政府采购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目标和努力方向,紧抓国际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招标采购体系建设上,对标国际通行商务规则,借鉴和吸收近年招标采购活动中的成功做法和创新机制。2014年,深圳率先在政府采购领域实行国际通行的“评定分离”制度,通过实施创新招标模式、创新设计优选制度、实行履约评价制度、创新和规范EPC模式招标、引导和规范全过程咨询、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等举措创新招投标采购机制,在招标采购领域对标对表国际规范,推动深圳制造业在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等方面向全球标杆城市看齐。

  实现招标采购全流程信息公开,规范透明

  公开透明是政府采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深圳在信息公开透明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依托深圳市政府采购中心网站、财政局网站、政府采购监管网、“深圳政采”微信公众号,实现了采购需求、招标文件、中标结果、质疑投诉、采购合同、合同履约抽检评价等全流程信息公开;公开供应商投标文件、专家评分细项、采购单位当年的采购意向等详细信息,让社会、供应商等可以提前提早准备,提高招标采购信息的公开、规范和透明。

  推进政府采购领域的“放管服”,效率为先

  深圳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优化政府采购领域的服务和监管,新建智慧财政和智慧采购系统,着力打造政府采购优质营商环境“深圳样本”。如推行1234工程(1是指建设一个政府采购电子化平台;2是指推行电子化招投标、规范投标保证金管理两项措施;3是推进订单融资改革、预付款制度改革、付款提速改革三项改革;4是建立招标文件负面清单审查机制、公平有效投诉处理机制、合同履约抽检评价机制、供应商诚信管理机制四项机制),建设智慧采购系统;推行供应商网上注册,取消政府采购供应商注册现场核验资料环节,注册业务全程网办,实现供应商注册“零跑腿”;取消收取投标保证金,清理退还存量资金;全面实行电子化招投标,供应商可随时随地参与投标;推行采购项目库和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方式改革,采购项目常年申报、滚动管理、分散审核,有效解决了审核人手不够造成审核质量不高、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积极推行不见面办理、一键通办、政务服务、信息直达等服务,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借鉴与启示

  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招标采购视野是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基础和前提

  和上海等老牌工业城市本身具有相当完备的工业体系相比,深圳制造业的发展一开始就植入了国际化和全球化基因。20世纪80年代初期,深圳作为最早的开发开放试点城市,工业基础和工业经济几乎为零,处于改革开放“最前哨”。因为其毗邻香港国际大都市的独特地理优势,成为利用外资、探索外向型经济模式的主战场,因此深圳制造业从最开始的“三来一补”发展成为外资代工的工业型经济,再到利用外资发展本土制造业,注定了具有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视野和格局,既要尊重市场规律,又要接受国际规则约束,这些都促使深圳制造业与世界产业链接轨,让中国的要素禀赋接受国际市场定价,嵌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深圳招标采购作为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其制度体系设计与创新方向天生具备了国际化和全球化视野,这也是深圳制造业得以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

  市场化和规范化的招标采购体系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组织支撑

  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有效支持与协同发展。深圳为了提高政府采购质量和效率,保障政府采购项目依法依规实施,制定了完善的招标采购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市场化招标采购体系,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运行制度保障。从成为全国最早实行政府采购改革的试点城市,到以公开招标形式对政府公务用车进行采购,出台全国第一部政府采购地方性法规《深圳政府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再到在政府采购方面实现了全国“五个率先”的创新(即率先试行招标采购、率先完成地方立法、率先成立专职政府采购机构、率先实现管理机构与操作机构分离、率先实行网上采购),印发《政府采购招标文件编制负面清单》,深圳以市场化和效率化为导向,建立起一整套高效的招标采购制度体系和运行模式,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也为其他城市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和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二是招标采购环境的规范化和透明化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以公开为基本原则,将采购需求、评审过程等全面进行网络公示,推行“不见面”招投标,让企业在线参与政府采购全过程,缩短投标时间,节约投标成本,保障招标采购环境的公开透明。

  先进的数字技术在招标投标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近年来,深圳不断拓展数字化技术应用边界,深化招标采购领域改革,为制造业的发展提质增效。2011年,深圳建设工程实现全流程全专业电子化;2014年,建设完成国家首个工程专业全覆盖、电子交易全流程、招标信息全公开、信息共享全方位和电子监管高效能的电子招标投标系统;2017年起,建设完成了全国首个“互联网+招标投标”系统应用,取得了开标和入围、网上预订会议、网上选取评标专家、手机移动数字证书等多项技术突破;2019年,完成了全国首个基于BIM招标投标平台设计项目的开标,实现了招标投标从全流程电子化到可视化、智能化的变革;2020年,建成全国首个“区块链+招标投标”平台,实现了电子招标投标业务全流程数据的“及时存证、实时核验”,解决了信息虚假、交易主体间的信任危机等痛点问题。可以说,先进的数字技术在招标投标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推动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贸易摩擦下我国政府采购国际规则话语权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XJL006),系政府采购前沿问题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责编:戎素梅
京ICP备16068661号-3 ©CopyRight 2018-2024 《中国招标》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