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服务提供商
杂志订阅
投稿咨询

政府购买云平台电子招投标服务优势明显,数字证书互认仍需加强

2021年09月06日 作者:郭亮 黎娴 打印 收藏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以下简称《分工方案》),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出部署。《分工方案》明确指出,“要纵深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完善电子招标投标制度规则、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推动数字证书(CA)全国互认,提升招标投标透明度和规范性”,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电子招投标制度的发展和全国电子招投标系统的互联互通。

  近年来,业界对电子招投标的优势已经达成共识。相比线下传统方式,电子招投标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能够实现全程留痕、实时监管,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在数字化采购转型的过程中,电子招投标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疫情防控“不见面少见面,减少人员聚集”的要求加速了这一趋势,并催生出各地电子招投标系统应用的生动案例。

  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电子招投标系统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建设主体各异、信息资源难共享、重复建设严重等。本文就电子招投标系统建设的模式和路径进行探讨。

  系统孤立,业务分割严重,传统项目制建设模式问题多

  根据作用不同,可以大致将各地的电子招投标系统分为招标采购交易系统、监管系统、公共服务和信息发布平台。这些系统涵盖招投标业务的主要流程,但建设主体各异、开发服务商不同、建设标准不统一、功能也比较单一,系统之间数据协同共享、业务全链路贯通存在障碍。用户往往需要在不同的系统内多次注册、登录,或者重复录入数据,程序繁琐且容易出错。

  根据建设模式不同,则可以将各地的电子招投标系统分为传统项目制和政府购买服务两类。前者由地方财政部门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出资,按照《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及其相关规定、地方政策、机构业务流程量身定制并维护,系统归属于出资单位。后者由大型平台公司等第三方机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完成平台初始建设,然后根据用户所在地的政策、财政部门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集中采购机构等相关内控流程进行个性化升级,平台归属于第三方机构,并由其负责系统持续升级迭代、系统对接、运维运营,确保平台稳定运行。财政部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或集采机构等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支付少量租金,租用平台的使用权,供采购人、供应商、采购代理机构、评审专家、监管部门等相关主体使用。

  此外,还有个别部门或单位采取政府部门免费使用市场化系统或平台,或政府部门承担系统开发和运维基本费用、系统开发商或平台另行向供应商收费的模式。虽然建设成本较低,但此种模式尚无政策依据,存在行政和审计风险,也不利于减轻企业负担。

未标题-2.jpg

  传统项目制建设模式弊端明显,已落后于现行信息技术发展

  十多年前,大部分部门或单位的电子招投标系统采用项目制建设模式,这也是当时最主流的信息系统建设模式,在后期普遍出现了运维成本高、迭代升级难、差异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等问题。尚未建设或使用电子招投标系统的部门或单位,建议选用当前和未来更先进、更成熟的建设模式和技术方案。传统项目制建设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六方面问题:

  开发周期长。系统需求确定后,从开发建设、实施部署到测试上线,时间长、风险大、成本高、效率低,整个周期至少需要一年多。

  系统不稳定。目前,传统项目制模式建设的信息系统大部分已经遇到转型升级的难题,且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数据存储不连续、服务器空间不足等原因,卡顿、宕机、数据丢失等问题接踵而至。

  迭代升级难。这种模式下,虽然需求单位的自主权看上去很大,但实际上传统开发商一般只提供系统开发服务,后续功能迭代均需要再次开发,模块功能优化难,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容易被开发商所“绑架”。比如,一旦政策发生变化,只能“打补丁”,系统可能因“补丁”多无法兼容而频繁出现问题。

  数据提取难。由于各个系统是独立建设和交付的,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数据无法提取或因样本少而缺乏价值。此外,交易数据和监管数据分离,难以聚合分析,无法支撑管理决策的需要。

  安全无保障。传统项目制模式注重软件功能的开发和实现,后续没有信息安全处理的专业团队,数据安全无保障,在网络安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存在巨大的隐患。

  无运营服务。传统项目制搭建系统属于“交钥匙工程”,开发完成即交付,除基础的系统运维外没有客服、培训等专业运营服务的支持,用户遇到问题很难解决,使用体验差。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后发优势明显,云平台搭建系统有六大优势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少部门和单位开始转变观念,由传统项目制建设模式向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且选择经过市场检验的专业云平台服务的模式转变。对比现行的各类建设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直接使用云平台电子招投标系统更“省心、省事、省钱”。这种模式主要有以下六大优势:

  符合政策趋势。为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行为,促进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明确要求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多利用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政府或国企等监管部门、需求单位为主体购买技术成熟的云平台的电子招投标系统服务,供使用部门、供应商、评审专家等相关主体免费使用,符合改革要求,可以以较低的社会成本获得优质高效的专业服务。

  成本更低。云平台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的集约化优势,具有计算资源分时复用、安全及运维保障等能力共享的特点,用户以SaaS服务的模式按功能模块、用户数量进行按需按量付费,无需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较小。同时,众多的用户和交易量也促成了平台的规模效益,得益于云平台的领域建模设计、分层架构和弹性伸缩能力,可根据业务量的大小进行快速的水平扩容,降低资源闲置比例,用户使用成本大幅下降。据不完全统计,与传统信息系统定制化开发模式相比,云服务模式的开发建设和运维成本约下降30%-50%。

  快速上线。基于云平台搭建的电子招投标系统可以实现招投标监管、交易、公共服务和信息发布全流程的所有功能,并与财政预算一体化系统、中国政府采购网、信用中国、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等第三方平台及多家数字证书系统完成对接,支持从传统项目制的“定制化开发”转变为政府购买服务的“订阅”“租用”模式,用户可以按需选择模块,无需本地化部署,开通即可使用,在1个月内完成全省各市县的培训和上线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服务更优。基于云平台搭建的电子招投标系统上线后,“服务才真正开始”。主管单位无需从头梳理业务流程、产品需求,对照根据《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要求研发的电子招投标系统能够满足大部分使用方的需要,云平台的专业运营团队可快速结合本地化管理的特点进行配置,协助完成采购监管、项目委托、采购流程、合同签订、项目验收、资金支付全流程的权限配置、基础信息导入、各类模板导入、历史数据迁移等服务。此外,当政策变动时,平台会主动完成升级迭代,各地用户能根据自身需求免费开通升级后的功能,无后顾之忧。

  技术更先进。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具有快速开通、稳定性高和拓展性强等特点。基于云计算技术搭建的云平台整合了互联网应用的三大核心要素:计算、存储、网络,具有强大的计算力、存储力、并发力,适应弹性资源伸缩,系统性能更为稳定高效,数据更加安全,可实现上万家用户同时在线交易。

  功能更丰富。以往大部分采取项目制开发的电子招投标系统功能比较单一,其定位为交易系统,可实现招标、投标、开评的全程留痕、档案留存,但与监管系统是割裂的,只能作为事后监管和处罚的依据。基于云平台搭建的电子招投标系统集交易、监管、公共服务和信息发布于一体,有成熟的预警、诚信评价等模块,具备采购计划管理、规则设置、资源库管理、合同备案、公告管理、特殊事项审批等功能,以及在线质疑、投诉处理等功能,可实时监管、及时纠偏。此外,通过交易数据的标准化,大数据分析和精准监管的能力大大提升。

  进一步推动标准化接口实施,力促数字证书全国互认

  虽然以云平台搭建电子招投标系统的技术基础已经非常成熟,而且全国也有不少地方已经上线使用此类系统,但目前在推广运营的过程中仍遇到一些障碍。

  为进一步畅通全流程电子招投标业务,降低各类主体参与招投标的难度和成本,建议重点解决多系统之间业务标准化的问题,推动数字证书全国互认。

  电子招投标的上下游业务与预算编制、国库支付、资产管理、信息公告紧密相关,为了简化流程,实现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各部门相继出台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接口标准、预算一体化系统接口标准、政府采购公告和公示信息格式规范等标准,有效解决了相关系统之间的对接困难,建议进一步明确资产管理、监管系统与交易系统对接标准等顶层设计,并推动相关标准在各地的落地实施。

  电子招投标系统需要集成数字证书(CA)实现用户登录、投标文件加解密、电子合同盖章等。如果投标供应商业务覆盖多地,需要购买当地指定的数字证书,无形之中增加了投标成本。而电子招投标系统上线时,开发商需要对接当地指定的数字证书系统,如果数字证书在投标文件加密、解密、签章等方面存在功能缺失,需要推动数字证书公司开发完善,协调困难且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建议相关部门统筹规划,规范数字证书算法,明确数字证书需要支持的业务功能范围,并要求数字证书厂商实现互认,为电子招投标系统和其他需要数字证书的系统解决后顾之忧。

责编:戎素梅
京ICP备16068661号-3 ©CopyRight 2018-2024 《中国招标》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