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服务提供商
杂志订阅
投稿咨询

新基建并非新四万亿 城投公司如何把握政策风向

2020年07月08日 作者:王小文 打印 收藏

  年初以来,全国各地省市政府陆续公布2020年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规模高达数十万亿。3月4日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务会议,要求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一时间,基建稳增长和“新基建”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那么,如何看待各省市政府推出的大规模重点项目建设,是否又是一次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在哪些方面有创新?上述重点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城投公司带来哪些机遇和影响?

  各地投资计划详解

  3月2日,有媒体报道“7省推出25万亿重点项目,这一轮基建投资新在哪”,有人惊呼,新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已来。

  笔者对此做了详细的研究,并以这7个省为样本,折射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真实情况。首先,明确报道中提及的7个省分别是河北、陕西、福建、河南、云南、四川和重庆。然后,通过各省发改委网站,获得7个省2019年和2020年公布重点项目的官方数据,并作对比分析。

微信图片_20200708112935.png

  通过上述图表,不难发现:(1)各省情况各异,有增有减。相比2019年,2020年各省公布的重点项目,河北、陕西、云南、四川等4个省总投资规模减少,福建省基本持平,河南和重庆2个省总投资规模增加。(2)7个省总体来看,总投资规模减少。2020年7个省重大项目总投资规模合计24.5万亿,2019年则为25.2万亿,2020年同比降低2.48%。

  各省公布的重点项目总投资,将在未来数年的建设周期中逐步完成。年度计划投资则是2020年内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该项指标对于2020年的经济稳增长更为重要。因此,笔者对7个省的2019年和2020年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进行对比。

微信图片_20200708113129.png

  通过上述图表,不难看出:(1)各省情况各异,有增有减。相比2019年,2020年各省公布的重点项目,河北、福建、河南、四川等4个省年度计划投资规模增加,重庆基本持平,陕西和云南2个省年度计划投资规模减少。(2)7个省总体来看,年度计划投资略有增加。2020年7个省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规模合计34.2万亿,2019年为33.9万亿,2020年同比增加0.73%。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2020年相比2019年,重点项目的总投资规模降低,年度计划投资规模略有增加,但总体变动不大。

  相对于关注我国各省市重点项目的规模变化,更应该关注重点项目的类型。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共安排五种类型的项目,包括创新载体项目、产业项目、生态环保项目、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创新载体和产业项目涵盖人工智能、5G、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传统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额占比只有40%,其他省传统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额的占比也基本维持在40%—60%的区间。所以,不能把各省公布的重点项目,简单视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

  从时间的纵向发展来看,对比2009年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时期,2020年重点项目的投资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以北京市为例,2009年北京市重点建设项目,包括交通、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现代产业、能源资源、商业公建等198个项目,仍然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2020年北京市公布的“三个一百”重点项目,包含100个基础设施、100个民生改善和100个高精尖产业项目,民生改善和新兴产业占比大幅提升。由此可见,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在各地重点项目中的占比正逐年下降,而民生改善和产业项目受到更多支持。

  综上所述,不难得出结论,2020年各省公布的重点项目并非全部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只有部分新基建项目,且占比很少;此外,2020年不是一个基建规模激增的年份,2020年的基建并不特殊,不是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重演。

  如何看待新基建

  为了更好地理解新基建,笔者总结了与新基建密切相关的几个概念,分别是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等。

  (1)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简称传统基建。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2016年公布的《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工作导则》(发改投资[2016]2231号),明确传统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以及重大市政工程等领域。

  (2)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民生基建。根据财政部2016年发布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财金[2016]90号),公共服务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这些领域与社会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密切相关,在本文统一称为民生基建。

  (3)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被首次提出,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网络、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在近期中央召开应对疫情的各项会议中,反复提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涉及5G网络、数据中心和工业互联网。

  (4)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我国城市化提升的过程中,完成了大量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伴随着新技术的日新月异,融合新兴科技,让传统基础设施更具智能化,通过智慧交通、智慧路灯、智慧停车、智慧工地、智慧园区等方式,打造智慧城市。

  综上所述,并结合城投公司服务城市建设和运营的业务实际,可以从以下两个层次来理解新基建。

  首先是狭义的新基建。笔者认为,应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两部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新动能的发展基础,与国家战略和未来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属于增量建设。而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则是基于现有基础设施的升级,属于存量改造。

  其次是城投视角的广义新基建。笔者认为,应包括上述狭义新基建以及民生基建。在民生基建中,除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医疗卫生、养老、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等与民生保障息息相关的领域,大多数城投公司的业务涉及并不多。因此,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之本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和城市管理方面的短板,民生基建应作为城投公司业务转型发展的新方向。

  城投公司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

  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投公司主要通过委托代建的模式完成,目前广泛应用的委托代建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

  业务模式一:城投公司仅承担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招投标管理、项目管理、竣工验收核算职能,不承担相关投融资职能,政府财政按工程进度分阶段支付施工方工程款。城投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标准收取项目代建管理费。

  业务模式二:城投公司作为融资主体并承担建设管理职能,为了解决城投公司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中的资金问题,政府针对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双方签订委托代建协议,由城投公司先行垫付建设支出,政府分阶段返还公司成本,项目整体完成后再进行清算,城投公司收取项目代建管理费作为利润。

  城投公司如何把握基建新机遇

  对城投公司而言,如何在传统基建、民生基建和新基建等三个领域抓住机遇,响应国家政策、融合区域经济并实现城投转型,是每个城投公司都要思考的重点课题。

  首先,在传统基建方面。城投公司一直是地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面对新形势,城投公司在传统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方面,应该反复论证三大问题:钱从哪里来、投融资方式是否规范、钱该怎么还。传统基建项目的资金,如果是通过财政预算安排、专项债或PPP方式解决,投融资方式规范,偿还路径清晰,城投公司仅承担项目管理职能,在此无需赘述。

  而事实上,很多传统基建项目的投融资主体是城投公司,城投公司与政府签订委托代建协议,城投公司负责融资、投资和建设。虽然这种模式各地城投公司都在采用,但如果操作不当,极易新增政府隐性债务。通过研究大量城投公司债券融资的发行披露文件,委托代建协议中约定政府偿还城投公司的项目成本,大体分为按工程进度付款、年底统一结算、工程竣工后一定期限内结算等三种方式。笔者认为,竣工后一定期限内结算几乎等同于违规的BT项目,建议协议中约定按工程进度付款,至少在字面上不会明显违规。解决了规范性问题,城投公司可以通过银行项目贷款解决融资问题,而作为最终债务主体的政府,要通过财政资金(税收或土地出让)来偿还。而在国家减税降费的政策下,土地出让收入几乎成为唯一的选择,因此今年(尤其是下半年)土地财政依然会升温,而作为地方政府稳定财政收入的房产税,脚步也会越来越近。

  其次,在民生基建方面。对城投公司来说,民生基建的意义在于公共服务的补短板和经营性业务的拓展。关于公共服务的补短板,国务院《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01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8部门《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发改社会[2019]0160号)两个政策,已经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各地城投公司可认真研读,同时通过本次疫情的检验,寻找当地城市在民生保障领域,尤其是医疗卫生和应急管理方面的短板,结合政策和当地实际,选择合适的民生基建项目。关于经营性业务的拓展,基于民生基建项目大多具有一定经营性的特点,可以通过PPP(如杭州城投作为社会资本方承接约20个PPP项目)、引进战略投资人(如兰州城投与山东省肿瘤医院合作建设重离子肿瘤专科示范医院)、自主投资+委托运营(如武汉城投投资酒店并委托洲际酒店运营)等方式,实现城投公司的经营性补充和业务转型。

  最后,在新基建方面。对城投公司来说,如果传统基建是担使命,民生基建是补短板,那么新基建则是促发展。新基建代表着未来,是城投公司进行城市运营和产业投资战略规划时,应重点思考的方向。一方面,城投公司作为城市运营服务商,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是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城投公司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必然要选择国家支持鼓励的产业方向,通过设立产业基金、引入战略投资人、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等多种方式,积极融合到新基建的发展大潮中,以产兴城,以产业发展促进城投转型。

责编:冯君
京ICP备16068661号-3 ©CopyRight 2018-2024 《中国招标》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