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服务提供商
杂志订阅
投稿咨询

不忘来时路 逐梦新时代——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2023年10月08日 作者:李彤 打印 收藏

自中纪委在向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以来,国家先后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国办发〔2013〕22号)、《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国办发〔2015〕63号)、《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指导意见》(国办函〔2019〕41号)等文件,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深化改革、整合共享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而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公平竞争和协同发展。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新鲜事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改革举措,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属于全体业内人士的一份特殊荣耀,也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责任。

秉持实事求是,领先独创山东特色

山东省委、省政府率先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各项工作部署,由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山东省发改委)牵头,围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全省范围内构建了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明显提升,努力践行“有为政府”,建立“有效市场”,助推山东省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5年11月,山东产权交易中心加挂山东省公共资源(国有产权)交易中心牌子,企业化运营国有产权类交易业务;12月,山东省撤销了6家单位的事业编制,整合组建新的省级公共资源交易机构,并依托新整合组建新的省级公共资源交易机构,设立了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山东省政府采购中心),承接工程建设项目、土地指标等进场交易工作。至此,作为公共资源交易大省和国有资产大省的山东,因地制宜摸索出一个正厅级事业单位管“买”,一个省属一级企业管“卖”,“一个平台、两个中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山东模式”。

202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山东产权交易集团,加挂山东省公共资源(国有产权)交易中心牌子,旨在搭建、运营全省统一的综合性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将监管职责范围内各类适宜市场化配置的要素,纳入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目录,逐步规范纳入要素交易平台进行市场化运作,不再新设要素交易平台。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战略决策,使公共资源要素市场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誉为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改革的“山东经验”。

平台不断优化升级,模式创新百家争鸣

2016年5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组建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批复》(渝府〔2016〕24号),将原重庆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重庆市土地和矿业权交易中心的交易服务职能纳入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职能范围。在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加挂“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牌子,承担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职能职责。

2020年10月,江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江西省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办发〔2020〕29号),其中明确了“省国土资源交易中心、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等三个事业单位撤销,交易等相关业务将移交以省产交所为依托组建的公共资源交易集团。”

2020年11月,根据《深圳市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工作方案》要求,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加挂“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牌子,统一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

2020年12月,根据《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升级改造工作方案》要求,上海市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作为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升级改造实施载体,加挂“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牌子,将公共资源交易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到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自然资源、资产股权、环境权等各类公共资源。

2022年2月,根据《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改革方案》要求,原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从事的交易业务改由广东省交易控股集团按市场规则开展专业化运营,在广东省交易控股集团加挂“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牌子。

改革成果初现,沉淀升华道阻且长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加快构建新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明确要求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目前,公有资源要素基本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资源配置。为充分贯彻落实党中央对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求,需了解当前公共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存在的难点与痛点。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目前,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有两部基础法律,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两法并行”是我国公共资源交易运行管理的基本制度环境。“两法”推进了公共资源交易规范化发展,减少了交易活动中权力寻租等腐败现象的发生,进一步保障了公共资源交易源头防腐、降本增效,有效促进了市场公平竞争和经济社会发展。但两法适用范围交叉重叠,具体规则不尽一致,管理体系各成一套,这便是业内人士所说的“两法打架”。湖北、四川等地探索出了地方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但国家层面尚未协调统一。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两法并行”共管格局致使公共资源管理体系中不同程度出现政府、市场边界模糊,监管“九龙治水”或监管不明确等现象,为政策执行、监督管理和实际操作带来困惑。

目前,我国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主要是以行业主管部门行政监管为主和各级发展改革部门成立管理办公室综合协调监管的方式进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相关交易法规,同时行使监管权力,既是运动员,又做裁判员。各行业监管标准规则不尽统一,交易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无法形成闭合链条,此种监管环境下,市场主体难以获得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公共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力求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客观要求。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商品市场发育较为充分,商品和服务价格绝大部分由市场定价,要素市场建设和改革也取得重要进展。但与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新型要素市场规则建设滞后等,影响了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突出短板。我国公共采购事业起步较晚,在制度建设方面较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市场规则还不够完善成熟。受监管审计等因素影响,采购主体更注重程序合规,节资防腐等问题。同时,由于体制方面行政监管分散,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等现象存在,导致市场交易壁垒未能打破,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碎片化发展,使资源要素难以自由流动。目前仍然存在以行政手段主导配置公共资源要素现象,公共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市场主要依靠其动力机制和竞争机制保障公共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公共资源要素在市场规律、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等多方面作用下,通过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最终提高公共资源要素配置的公平、效率和效益。

部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机构亟待转型升级

在公共资源交易高速发展的同时,部分传统行业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专业水平有限,发展滞缓,乱象丛生甚至出现倒逼转型现象。

2021年4月1日,《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42号)施行,正式废止《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资格管理办法》,这标志着招标代理资质全部取消。招标代理资质取消,是招标投标行业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推进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又一突破。招标代理资质取消后,招标代理市场迅速扩张,竞争更加激烈。据悉,目前仅山东省就有接近6000家招采代理机构。由于招标代理资质取消,行业对从业人员也再无技能水平和从业资格要求,机构工作人员更替频繁,这便导致了代理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及服务水平下降。未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代理机构从业人员仅能依照模板编制招标文件,对代理项目专业知识及法律法规不甚了解,更无法把握招标人(采购人)真实需求,易导致投标文件表达不到位,文本制作缺乏专业性与统一性,投标人(供应商)难以理解到位,致使招采工作效率效益低下,招标人(采购人)想要获得物有所值的服务难上加难,这严重阻碍了招标投标行业的发展。

随着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性收紧以及网络拍卖的兴起,传统拍卖机构面临生存困境和转型压力。自2017年1月1日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网络拍卖能有效减少人为干预,做到源头防腐,又突破了地域限制,确保提供更广阔的竞价拍卖市场,提高溢价,更兼具公平、公开、公正与效率效益优势。除了受经济环境和拍卖形式影响外,资本和资源聚集也是传统拍卖机构当下困顿的原因。受机构经营规模、专业水准、信用程度、经济实力、品牌效应等方面影响,资本和资源往往向头部机构倾斜,因此造成了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局面。行业由起步阶段进入发展、全盛、阵痛最后到存亡时期,是其发展必由之路,也是规律所在。因此从业者若想真正生存,不应怨天尤人,将问题归于某一行业或某一机构,所有大的变革一定不是单一因素决定,而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重因素。目前,拍卖行业发展的驱动力由政策主导向市场主导过渡,不管拍卖行规模如何、在哪里拍、以何种形式拍,都只是一种模式,甲方市场应给予其积极引导和帮助,而非粉饰太平。拍卖行也应明晰自身实际情况,苦练内功,积极转型或与同行业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根据自身资源和特点进一步向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避免同质化竞争。

改革任重道远,知行合一统筹发展

我国公共资源交易事业的整合发展,是一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全方位的改革,其整合发展过程由集中、集聚、整合最终至融合发展,体现了政府集约化管理、一体化治理的文化传承。市场化配置资源要素方式成为现代化治理的关键抓手同时也是缓解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深化公共资源领域配置改革任重道远,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优化顶层制度设计,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调作用

近年来,《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相继启动大修工作,这为解决“两法打架”问题提供了契机。全体行业同仁应加强交流沟通,充分论证,突破利益藩篱和地域壁垒,凝聚行业共识,积极推进顶层制度设计协调统一。这是保障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系健康发展、优化现代化治理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是有效解决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机制的根本所在。应根据“管办分离、市场配置”原则,履行好政府职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厘清政企职责边界,通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运营,利用有效的治理手段、灵活的激励机制,盘活和优化配置资源,促进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重视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和区域合作发展

数字化现已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引擎。伴随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政府机关、企业面临的时代机遇。利用数字化转型创新交易模式,优化交易流程,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等也将成为公共资源交易治理改革新标准。应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加快实现交易、监管和服务数字化,从而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源头防腐和降本增效。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2022年3月印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发改法规〔2022〕355号)指出:“推动长三角三省一市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有利于提升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水平,为全国范围改革积累有益经验;有利于进一步破除市场隐性门槛和行政壁垒,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应该是统一的市场而非分割的市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着力点,建立区域合作与发展机制则是响应和落实建设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方式。

打造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的全链条生态体系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涉及行业专业种类庞杂,交易链条冗长,各环节分散发展,难以形成聚合力量,同样导致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低下。交易机构应加强同各类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的合作,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尽可能提供全过程交易咨询、资本运作等服务。围绕交易平台,理顺交易链条,激发市场活力,催生内在动力,发挥交易各环节优势,构建完善的交易生态圈,提升交易生态圈全链条市场化、综合化、专业化服务水平,稳步拓展业务领域和服务范围,打造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的全链条生态体系。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政府、企业与社会间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行业协会具有无可替代的自律仲裁和行业规范引领作用。

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于2019年1月成立,是在山东省民政厅注册登记的全省性、综合型、行业联合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接受山东省发改委的业务指导。协会始终坚持以“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政府”为宗旨,始终致力于推动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致力于传播、推广先进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理念,推动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现代化发展。建会以来,协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职能,积极担当政企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搭建政府部门与企业、专家间的交流平台,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细分行业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编制引领行业发展的《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政策法规汇编》《山东省招标采购行业自律公约》等文件,建立健全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招标采购行业自律机制,促进全行业自觉诚信守法,为公共资源交易事业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协会)


责编:辛美玉
京ICP备16068661号-3 ©CopyRight 2018-2024 《中国招标》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