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招标投标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九州证券邓海清:中国已经进入加息周期

2017年02月04日 打印 收藏

九州证券邓海清:中国已经进入加息周期


  2月3日,央行全面上调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利率10BP,7天逆回购上调至2.35%,14天逆回购上调至2.5%,28天逆回购上调至2.65%;上调隔夜SLF利率35BP至3.1%,上调7天SLF利率10BP至3.35%,上调1月SLF利率10BP至3.7%。点评如下:

  1、我们在1月24日央行上调MLF利率点评《加息再证货币政策拐点,债市黑暗时代未结束》(作者:邓海清,陈曦)中提出,央行的加息路径为“货币市场隐性加息→MLF利率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调”,此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全面上调,我们的判断得到充分验证。

  2、这是继上调MLF利率之后,央行在2014年以来第二次上调某一利率,表明央行货币政策从宽松周期逐步进入收紧周期,从隐性收紧走向显性收紧。央行货币政策变化始于2016年8月末,央行开始提高货币市场的利率中枢和波动性,但是央行没有明确提高任何一个政策利率(包括存贷款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利率、SLF利率等),体现为在货币市场隐性加息,而近期的上调MLF利率和OMO利率则开始成为显性加息。

  3、从深层次原因来看,此次央行MLF利率上调与之前的提高货币市场利率和中枢一脉相承,是对过去低利率导致加杠杆的修正,与政府定调去杠杆密切相关,绝不能看做是孤立事件。其根源在于2015年8月之后央行将货币市场利率维持在了过低的水平(与2015年下半年-2016年一季度股灾有直接关系),这导致了房地产和债券市场的过度加杠杆,央行需要在适当的实际修复货币市场利率,一方面要提高中枢水平,另一方面要放大波动性,此次提高MLF利率是对货币政策操作转向的确认。

  4、需要强调,在2014年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央行已经进入价格型调控更为重要的时代,应当改变过去更重视央行投放规模(数量型信号)的惯性思维,现在更应当注意的是央行的价格型信号。更直接的讲,在美国,所谓的加息就是美联储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从来没有人关心美联储每天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规模如何。对投资者而言,决不能认为不提高存贷款利率就不是加息,相反,在利率市场化之后,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就已经是真正的加息。


人物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