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招标投标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北京科技创新“以人为本” 科研财政“简政放权”

2016年11月29日 打印 收藏

2016-09-07 10:00 千龙网
  千龙网北京9月7日讯(记者闫冬 秦胜南)科技,国之利器,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而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则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基石。
  在9月6日召开的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上,一份《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文件,聚焦了科研人员最关注、社会反响最热烈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通过“松绑+激励”的方式,提高人员激励支出,松绑科研类差旅、会议、出国经费限制,扩大市属公益性院所、高校科研定额经费支持规模等措施,真正做到让科研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
  取消预算财政评审环节 科研创新项目引入PPP模式
  资金剩余可结转,任务完成后结余资金可留用。《措施》中改进了科研经费结转余资金管理方式,科研项目实施期间,年度剩余资金可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对按要求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验收的科研项目,结余资金留归承担单位使用,在2年内由承担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2年后未使用完的,按规定收回。
  PPP模式将引入科研创新项目。北京市财政局局长李颖津提到,北京市财政局将全面保障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重大项目配套资金。以市级配套资金投入,鼓励国家实验室和重大项目落地北京,促进优质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落地。拓展财政资金支持方式。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新型投入模式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创新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机制,通过与企业共同设立联合基金等方式,拓展基础研究投入渠道。
  此外,有关部门将下放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权。市属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单位可自行组织采购科研仪器设备和自行选择评审专家。
  李颖津还透露,北京市财政局已经取消预算财政评审环节,将项目立项论证和预算评审合二为一,交由科技、教育等项目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完成。同时扩大市属公益性院所、高校科研定额经费支持规模。支持高水平人才引进,强化优秀人才团队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人才高地。
  成果转化收益向科研人员倾斜 激励经费提高4倍
  激励经费提高4倍。长期以来,科技成果无法跟市场真正接轨,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大的体制性障碍。要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变得有动力,关键要明确产权和收益归属。据了解,目前北京市财政局为了进一步体现科研人员的智力投入,将科研项目经费中用于人员激励支出的比例由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5%提高至20%。
  成果转化收益可留用,科研人员可创业。北京市已经将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70%及以上的比例,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剩余部分留归承担单位用于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等相关工作。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离岗创业,三年内保留人事关系,变更原聘用合同,创业期内,由原单位代缴社会保险,所需费用由离岗创业人员和新单位共同承担,缴费基数按照原单位同类人员确定,享受原单位社会保险相关待遇,认定原单位连续工龄。这些都有助于激发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的动力。
  《措施》还提出科研类差旅费、会议费不纳入行政经费统计范围,不受零增长限制。承担单位可根据科研活动实际需要,按照实事求是、精简高效、厉行节约的原则研究制定科研类差旅费、会议费、咨询费等管理办法,合理确定科研人员相关费用。
  中科院、高校、企业积极响应北京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应者云集,府院校企,共襄盛举。中科院、清华、神华集团……纷纷响应北京市的科技创新发展。
  “十二五”期间,全国重点建设的十六个大科学装置项目中,有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物质科学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三大科学装置,落户在怀柔科技园区。同时,中科院与北京市共同建立了统筹推进的协同工作机制,建设了怀柔科教产业园,承担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了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了50余项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转化,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促进了中科院科技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有力推动了北京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发展。
  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在会上介绍,“十三五”期间,中科院将联合怀柔科学城,加快推进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共同谋划推动建设国家实验室,探索推进国家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模式创新,积极筹建综合型前沿基础研究国家实验室。同时,中科院将发挥中科院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优势,继续推动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等建设,推动中科院在京研究所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在京实施。
  科技创新重用高校资源。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谈到,清华大学已经与北京市政府、盖茨基金会联合成立了全国首个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举办的民办非企业科研机构“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与北京市共建了未来芯片技术和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举办了首届中以创新论坛……清华大学将不断发力建设科技创新的新引擎。
  邱勇说,要发挥高校优势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将高校作为创新的引擎,强化重点领域和方向的超前部署,倡导“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将自由探索自觉的聚焦于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长远战略需求,努力实现从跟踪到引领的跨越。
  此外,科技创新的成果落地离不开企业,神华集团作为未来科技城首家入驻的中央企业,已经建立了“北京市纳米结构薄膜太阳能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享受了研发企业税收优惠减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人才引进方面的便利,承担了多项北京市成果落地和转化项目。
  责任编辑:龙娱平(QL0004)

人物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