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招标投标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湖南省激活民间投资 振兴实体经济

2019年07月24日 打印 收藏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间投资的工作部署,推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取得积极进展。今年上半年,湖南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2%,增速比全部投资快1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连续16个月保持20%以上增长。湖南省围绕激活民间投资活力,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工作。

  一、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放管服”落地

  围绕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激发民间有效投资“23条”、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公共领域投资“18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进“多证合一”,将21个部门的37项涉企证照事项整合至营业执照,实现“一网通办、一窗核发、数据共享”。实行“证照分离”,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采取直接取消、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服务四种方式改革。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改革,取消3项附加环节和6类搭车收费,办结时限整体压缩至10个工作日内。完善企业开办审批机制,企业设立平均时间压缩至4天内。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到90%,“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60%,办事时限压缩20%以上,精简材料2000多项,通过办事事项的减材料、减时间、减环节、减费用“四减”,实现办事体验的咨询快、受理快、处理快、反馈快“四快”。长沙市大力推进“施工图多审合一、多图联审”和“互联网+图审”系统建设,协调推进“多规合一”和“全过程协同审批”,建成覆盖全市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一张网平台,3万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

  二、全面优化环境,提振投资预期

  聚焦制约民间投资的关键症结,推进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行动,落实优化审批、成本、法治、信用、创新、服务、通关环境等7大任务、88条措施。在全国率先开展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五大领域25个部门检查事项一次性联合完成。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基本实现企业、政府、个人、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等五类主体全覆盖和信息类别全覆盖,税务、安全生产、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26个领域建立黑名单制度,招标投标、财政性资金申报等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对严重失信主体实行一票否决,构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对涉及市场准入、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撤销、修改妨碍企业平等参与竞争的文件354件,有效落实竞争中性原则。湘潭市开展清理拖欠帐款、企业减负清查、专场融资对接等“12大专项工作”,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三、注重挖潜减负,降低营商成本

  连续三年出台降本减负方案,其中2018年提出9个方面38条措施,减轻企业税负900亿元以上,实现省立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零”,下调一般工商业目录电价8.6分/千瓦时。今年,全省一季度新增减税降费85.91亿元,在“自选动作”范围内,顶格减征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再次清理经营服务性收费,为企业减负2.5亿元,减少政府定价30亿元。分批次出台降电价政策,确保“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预计全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约40亿元。重点抓好港口、铁路、高速公路三大领域货物运输收费,减免收费约20.8亿元。据测算,今年三一集团预计可享受减税5亿元左右,节省资金将用于智能制造研发投入。

  四、加强政银企合作,缓解融资难题

  组织全省13家银行、14个市州发改委和省直金融监管部门多次召开政银企座谈会,搭建微信平台,加强三方信息互通,签署政银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进一步细化补短板项目清单,及时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布推介,着力解决项目融资难题,推动补短板及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实施。5月20日,组织举办“政通银合 崛起潇湘”全省重大项目政银企对接合作活动暨项目签约仪式,发布推介全省补短板重点项目、“五个100”重大产业项目、省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推进的PPP项目等4张项目清单,以及加强债券资金支持、保障平台公司合理融资、构建良好金融生态、鼓励民间投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进展等8项配套政策。截至目前,第一批推介的416个重大项目中,已对接并达成融资意向的项目240个,涉及项目总投资8936亿元,预计投放信贷资金2453亿元,其中投向补短板项目资金873.6亿元。

  五、聚焦产业项目,振兴实体经济

  以“五个100”(即着力抓好100个重大产业建设项目、100个科技创新项目、100个重大产品的创新、引进100个500强企业、100个科技创新人才)为抓手,继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突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119个重大产业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078亿元,比2018年增长16.8%;突出科技创新项目特色和地方发展重点,实施115个科技创新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40亿元,研发投入37亿元,研发投入比重进一步提高;围绕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为重点,实施117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年度计划投资73.1亿元;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要求,引进三类500强企业产业项目110个以上;紧密结合产业项目、企业发展要求,由市州、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引进科技创新人才110人。

  六、深化招商引资,扩大开放合作

  会同中部其他5省每年定期举办“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为境内外投资贸易客商了解湖南省投资政策、获取重点项目建设信息、选择投资项目、开展经贸往来提供统一开放平台。编制出台《湖南省2019年招商引资项目册》和《湖南省2019年招商引资项目目录》,2019年省级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合计597个,总投资约2.3万亿元。组织举办“2019湖南-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贸易洽谈周”,共签署投资类项目450个,投资总额4038.7亿元,拟引进资金3929.6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全面落实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解决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深层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打造“135工程”升级版。从今年起至2020年,着力扶持100个优势特色产业园区,支持产业发展、技术支撑、服务保障等3大平台建设,引进5000家以上成长性好的工业制造类企业落地。围绕“筑巢引凤”,再建设30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围绕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和特色园区发展,支持建设一批技术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中试基地等项目;围绕园区提质升级,支持建设一批智慧园区、金融服务、物流仓储等共享性生产生活类服务设施,为民间投资项目加快落地和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二是立足区位优势抓承接产业转移。落实《关于支持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若干政策》要求,深入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进一步调整优化民间投资结构、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兼顾长三角、闽三角等区域,完善承接转移规划,制定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竹加工、有色、化工等传统优势行业,投入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配套等新兴工业行业,投入生态文化旅游、现代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围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经济500强等开展针对性精准招商,加大引进“含金量高”的项目。

  三是深入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企业和群众“最烦”“最痛”“最怕”“最盼”,在全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年行动”,营造“审批最简、准入最宽、服务最优、效率最高、费用最省和监管最规范”的一流营商环境。主要做到“三个一批”:一是靶向攻坚,突破一批改革难点。重点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企业注销便利化、减税降费、降低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15项重点改革。二是聚焦关切,破除一批“堵点”“痛点”。梳理前期“我为营商环境建言献策”活动、大走访大调研、受理投诉举报、暗访暗查等多渠道收集和发现的问题,筛选出企业和群众在审批服务、监管执法、成本负担、公平信用、工作作风等方面的100个问题,采取强力措施推动解决。三是对标一流,开展一批示范试点。在全省开展35项优化营商环境示范试点,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造更多管用可行的经验,形成优化营商环境“湖南经验”、“湖南样本”。


人物专访